光伏发电量 是指通过高精度太阳辐射模拟,结合光伏组件性能模型,计算出的建筑表面(如屋顶、立面、遮阳构件)上光伏系统在全年或特定时段内可产生的电能
🏃 操作步骤
1 设置参数
- epw文件
- 北向角
2 指定图层
- 遮阳构件 Shade (optional)
- 光伏 pv
📚️ 规范相关
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GB/T 50378-2019:第7.2.9 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,评价总分值为10分,按表7.2.9的规则评分。(根据发电量不同)
相关知识点
常见应用场景
光伏发电量模拟在早期设计阶段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,帮助实现“形式-性能-经济”一体化。
- 屋顶/立面光伏潜力评估(BIPV 可行性)
- 光伏倾角与朝向优化
- 光伏与建筑能耗匹配(净零设计)
- 光伏一体化立面(BIPV)美学与性能平衡
1:屋顶/立面光伏潜力评估(BIPV 可行性)
问题:哪些表面适合安装光伏?总潜力多大?
输出每平方米年发电量(kWh/m²);
结果:南向屋顶:1,300 kWh/m²/年;
北向立面:400 kWh/m²/年;
自遮挡严重的内院立面:200 kWh/m²/年;
设计响应:优先在高辐射面布置光伏;
避免在低效区域投入成本;
调整屋顶形式(如增加南向坡度)以提升产能。
✅ 价值:避免“为装而装”,实现高效投资。
2:光伏倾角与朝向优化
问题:平屋顶上光伏支架的最佳倾角是多少?
操作:参数化倾角(0°~30°),批量模拟年发电量;
考虑前后排遮挡(通过 Honeybee 遮挡分析);
结果:倾角 15°:年发电 120,000 kWh;
倾角 25°:年发电 128,000 kWh(+6.7%);
倾角 30°:因遮挡增加,发电反降至 125,000 kWh;
设计响应:选择 25° 为最优倾角,并调整阵列间距。
3. 光伏与建筑能耗匹配(净零设计)
操作:同步运行 建筑全年能耗模拟(HB Energy)与 光伏模拟;
对比逐月发电量 vs 用电量;
发现:夏季发电 > 用电(可上网);
冬季发电 < 用电(需电网补充);
设计响应:增加储能系统容量;
优化建筑负荷(如提升围护结构性能)以降低冬季需求;
调整光伏规模,使年发电 ≈ 年用电(净零目标)。
4.光伏一体化立面(BIPV)美学与性能平衡
问题:如何在保持立面设计语言的同时最大化发电?
操作:将光伏板作为遮阳百叶、幕墙单元或屋顶构件;
模拟不同覆盖率(50% / 70% / 100%)下的发电量;
同时评估对室内采光(sDA)和眩光(GA)的影响;
结果:70% 覆盖率:发电量满足 8% 能耗,且 sDA > 55%;
100% 覆盖率:发电提升至 11%,但 sDA 降至 45%(不满足 LEED);
设计响应:选择 70% 覆盖率 + 高透光光伏组件,实现性能与认证双赢。


![[绿色建筑]Daylight Autonomy Vs Spatial Daylight Autonomy daylightautonomy](http://www.tigerkinwzb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0/Daylightautonomy-1024x1024.png)
![[绿色建筑]Glare Autonomy眩光自主性 ga](http://www.tigerkinwzb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0/GA-1024x1024.png)
![[绿色建筑]DayLight Factor df](http://www.tigerkinwzb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0/DF-1024x569.png)